(相关资料图)
田鼠的穴
仲秋时节,大地一片金黄,田鼠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田野里,它们和辛勤的农民展开了一场粮食争夺战。
田鼠是啮齿类穴居动物,我们当地人根据其习性形象地称其为“搬仓”。田鼠的毛呈蓝灰色,仅有腹部为白色,尾巴细短,两颗上牙尖而长;它的咽部有一个囊,用锋利的牙齿获取的食物就暂时储存在这里,装满后倒进洞穴里。田鼠通常将穴的位置选在地势较高且四周都有粮食作物的地方,一来可免于水涝,二来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绝大多数的田鼠穴都是在地面以下一米纵深内以屯土穴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展开,屯土穴斜出地面,是专门往外屯土的,因此在洞穴口总有一大堆被唾液凝固的如燕子泥一般的土。人们通过土堆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田鼠穴的辐射半径,小的两米以内,大的甚至超出五米。很多辐射洞穴的末端是一个宽敞的“大厅”,而以“大厅”为圆心又向四周辐射出两三个子洞穴,这些子洞穴的功能各异,有作为“粮仓”的,有作为“寝宫”的,也有留作临时出逃用的。几乎每个“大厅”的垂直上方都有一个粗短光滑的“天眼”出露地表,这是田鼠们用来运送粮食的便捷通道,我们当地人都叫它“出气筒”。一到晚上,田鼠们就一趟趟不厌其烦地将装满囊的粮食倾口倒入“出气筒”中,里面负责转运的田鼠又忙不迭地将粮食屯放到“粮仓”里去,秋收时节,夜夜如此,所以家乡人称它们为“搬仓”是再贴切不过的。
田鼠不像家鼠那样守在农家的大粮仓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失去了秋季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从这一点来讲,田鼠倒有几分值得怜悯之处。但是,田鼠种群的扩军速度实在惊人,一对田鼠每月可产崽十二只,而小鼠崽长到一个月大就也有了繁殖能力,成了新的繁育机器,这种几何方式的增长势必促使了她们更多的粮食需求。每到秋收的时候,摸着一穗穗被剥光了籽儿的玉米棒,看着一片片白花花被嗑空了的黄豆荚,或是拔出花生已被掏空的植株,你会无比的痛心与恼火——一定要将田鼠斩尽杀绝!
消灭田鼠最根本的方法莫过于挖地三尺了。以土堆为中心找到光滑的“出气筒”,直挖下去,到了“大厅”处即洞穴该分岔的地方,先挖其中的一洞,将另外几处洞口用草封住,一则可以防止田鼠逃掉,二则可以避免遗漏。就这样一个洞一个洞地挖,挖到“粮仓”的时候,先将附近的松土拍实,然后用手大把大把地掏“粮仓”中的粮食——一个“粮仓”通常可以掏出数十斤粮食,而大的田鼠穴往往有好几处“粮仓”。田鼠将“粮仓”和“寝宫”分得很清,你不必担心掏粮食时会被咬到手指头。当你真的挖到田鼠的“寝宫”时,便会听到洞里“吱吱吱、咕咕咕”的叫声,是该做“瓮中之鳖”的准备了。先将洞口堵住,然后把洞口四周砌成光滑的井壮,以免田鼠逃掉。一切工作就绪,再挖开洞口便可将硕鼠们一一腰斩了。有一次,我在一个田鼠穴中就灭掉了十三只田鼠,获粮七八十斤呢!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家乡人与田鼠的斗争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如今,大地又是一片金黄,而“搬仓”基本上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2007年8月6日下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纵横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